秦皇岛开锁 秦皇岛开发区开锁换锁芯公司电话8996110

今天是:

家政秦皇岛

版权所有:秦皇岛开发区锁锁开开锁家政服务部

地址:秦皇岛市开发区

电话:0335-8678110

手机:13483378707

联系人:白先生

网址:wwww.8678110.com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把手机定为‘致癌物’』是真的

时间:2015-10-11 07:5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这也是世卫首次为手机辐射定性。一时间,人

『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这也是世卫首次为手机辐射定性。一时间,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关于手机致癌的结论,WHO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一定联系,IARC主管克利斯朵夫·瓦尔德说:手机天线辐射最大,其他依次为听筒、键盘和话筒

  其实,手机本身并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罪魁祸首是手机释放的辐射。

  美国《悦己》杂志最新刊文教你如何将手机辐射危害最小化。

  1.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2.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大量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大。

  3.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4.不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当信号弱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的时候,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

  6.别用手机煲“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2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

  7.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8.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9.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男性少25%。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10.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别将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这段文字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疯转,各大自媒体都在转载。关于手机辐射的问题,我之前也曾经写过一篇《手机将实现永久待机,防辐射服还有用吗?》,不过观点完全不同。

  手机辐射致癌,从物理学角度说不通

  理论上讲,自然界任何强能量物质都可能致癌。能量场可以作用于处于合成阶段的DNA链,引起DNA损伤,者是癌变的基本前提。但是DNA损伤还不一定癌变,一方面人体有免疫监视功能,能够自我修复受损的DNA片段;另一方面,只有造成的损伤碰巧激活了癌基因或者使抑癌基因失活的时候,细胞才会发生克隆性增生,出现癌变。所以物理损伤致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物理损伤致癌,还存在剂量累积效应和阈值。当剂量累积达到阈值的时候,才能出现DNA损伤。DNA不同部位共价键牢固程度还不一样,每个人的DNA都存在细微差别,因此每个人对致癌因素的抵抗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可以把烫伤来作类比,就比较容易理解,用手接触100℃的开水,就一定会烫伤吗?我快速的摸一下,接触时间不到0.1秒,肯定是不会烫伤的。相反,如果把手放在50℃的水里泡上一短时间,肯定会造成烫伤的。

  因此辐射要对脑组织造成DNA损伤,一定要有足够剂量,另外,还要具备足够的穿透性。

  而手机的辐射主要是电磁辐射,这在电磁波中,算是能量最低,物质穿透力最弱的一种。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波的特性。波主要有波长和振幅个参数,波长和频率相关,振幅和能量强度相关。波的特性:反射、折射、衍射,波还有一定的穿透性。反射和折射只是发生不同传播介质的交界平面时,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波长越长,波的衍射能力就越强,而穿透能力就越弱,波长越短,其衍射能力越弱而穿透力就越强。

  电磁波中,波长由长到短排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X线>γ射线。所列的几种电磁波中,只有X射线和γ射线对人体组织具有穿透力,可见光、红外线都是无法穿透人体组织的,其能量只能被我们的皮肤吸收,转化为热能。为什么医院的胸片、CT都是用X线,脑科手术用γ刀?为什么我们在沐浴阳光的时候会觉得温暖?原因就在这里。

  电池波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提点,波长越长,波的特性就越明显,而波长越短,粒子特性就越明显。波长超短的X射线和γ射线穿透人体和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射入人体的机理是不一样的。X射线γ射线,是以粒子的方式直接穿透,而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则可能通过细胞间隙组织缝隙衍射的方式进入人体。

  而人体DNA的共价键、离子键、疏水键等结构,要被破坏,首先需要足够的能量强度,X射线和γ射线是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可见光却未必能做到,就更不用说无线电波了。

  我想,研究“使用手机和脑胶质细胞瘤发病关系”的科学家一定不是学物理的,否者不会冒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经验科学的结论,在理论和逻辑上存在诸多不合理,这并不罕见。

  临床医学的研究,现在已经进入了询证医学的发展阶段,通过统计数据得出结论。我相信数据,相信科学。所以我并不否认,也许经常用手机的人,可能发生脑胶质细胞瘤的概率会增加。但是这个事情是不是手机辐射造成的,我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人的行为习惯,都是受大脑调控的。不同的人,出现同一种行为习惯,或多或少还存在环境和遗传等其他方面的因素趋势。换句话术,我们可能只注意到这些人在这一个行为习惯上的相似性,而忽略了他们可能在其他诸多方面还存在共同的地方。如果某一个行为习惯被发现和某种疾病相关,导致这些人患这种疾病的原因,未必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行为习惯,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是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也是导致这些人产生这种行为习惯的原因,而我们并没有发现。

  如果上述说法,你觉得有点绕,不好理解。我们用数学公式的方式解释,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我们发现具有A习惯的人,发生X疾病的概率比较高。于是我们就以为A特征是X疾病的致病因素。而真相也许是,还存在某个外因或者内因B,实际上是B导致了疾病X的发生,同时B也是使人产生A习惯的原因。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到糖尿病、高血压的多基因遗传,在没有找到明确基因之前,我们都无法断定究竟这是不是多基因遗传。有没有可能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传承呢?(倘若祖孙三代都是这个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其患病模式,也必然会存在相似之处。)人体的复杂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对微观世界了解的深度和宽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通过逻辑推理解释所有疾病现象的程度,而通过现象端的观察和现象端和结果端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因果推论,难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这也是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的必然过程。但是这次的结论,实在太雷人了,除了给大众造成对手机的恐惧之外,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给各大媒体带来流量了吧。

  一家之谈,仅供参考。由于不是物理学专业的,难免存在谬误,欢迎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