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上防风林,我搞大棚种植就更有信心了。”日前,在昌黎县泥井镇新金铺二村,种植大户杨怀义正在组织当地村民抢抓农时,栽植田间防护林。只见,一株株柳树苗被整齐地栽植在田间地头,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农田防护林网初见雏形。 据杨怀义介绍,他在2013年初通过土地流转在新金铺二村建起了200多个蔬菜大棚,但是通过一年多的经营,他发现由于地处风沙带,冬春季节大风扬起的沙尘附着在棚膜上,导致棚温降低,造成了大棚蔬菜的减产。“正好赶上农业综合开发有农田林网建设项目,我就把这个项目承包下来了,一方面能降低风沙对大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植树造林得到经济方面的实惠。”杨怀义说。 据了解,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一直是工程造林和平原绿化的重点,虽然林网能起到防风固沙、降低自然灾害、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等多种生态经济效益,但是林网保存率低却一直是困扰着林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难题。“全县农田防护林网的保存率一般只能达到40%至50%,远远低于林业部门规定的保存率85%以上的要求。”昌黎县林业局林业站站长孙永军介绍,造成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护机制不到位、造林承包主体不确定。“很多林网由村集体粗放的进行经营管理,同时,由于林下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影响了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对护林造林有一定的抵触。”孙永军说。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林网管护机制,并以荒佃庄镇后王各庄村为试点进行了试验。”孙永军介绍说。 自2011年起,昌黎县林业局在林网建设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将当地100亩造林护林任务承包给造林大户,造林收益由林地所在村集体、村民、造林大户三家协议分配。一般的分配比例是,造林大户占收益的60%,村集体占收益的40%,再由村民议事会协商决定占地农户和村集体分配比例。从试验效果来看,由于三方受益,造林护林积极性都明显提高,林网保存率也高达90%以上,林网的生态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 如今,经过进一步完善的林网管护机制已在昌黎县全面铺开,新的造林管护机制也让全县各地农田林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去冬今春完成7000余亩的造林任务,仅泥井镇新金铺一带就栽植防护林5万余株,共计600余亩。“以往需要反复动员才能做通村里和村民的工作,现在造林管护主体得到明确,镇政府只要协调好种植大户、村委会、村民三方面的关系就行了,算明白了经济账,以往相互脱节的节点,也都通过市场紧密地扭在了一起。”泥井镇党委副书记张玉新深有感触地说。 (责任编辑:admin) |
家政秦皇岛
版权所有:秦皇岛开发区锁锁开开锁家政服务部
地址:秦皇岛市开发区
电话:0335-8678110
手机:13483378707
联系人:白先生
网址:wwww.8678110.com
秦皇岛新闻
秦皇岛昌黎“巧织”农田林网
时间:2015-11-05 01: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酒后驾车、无证驾驶、大货车超载说起这些交通违法行为,大家应该都知道,可总有人明知故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为了保证我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环境,市公安交警支队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