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零件都是废物利用,没花一分钱,纯手工制作,耗时4年时间,北戴河北岭三区76岁的赵桂馨按1:1.5的比例复原了张衡地动仪。 敲击桌面,对应龙首会吐珠 “最近才敢拿出来,其实去年就做好了。”11月4日下午,清瘦的赵大爷掀开客厅桌子上的绸布,让记者一睹地动仪的真容。 这个刷成枣红色的地动仪没有教科书中那样精致华丽,甚至有些土气。 地动仪主体用家里的大铝锅做成,上面刻着代表着东南西北方向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神兽,这是赵大爷查阅典籍后,一锤子一锤子凿上去的。 内部制作了8个方向的木骨架,每个上面都有控制龙嘴开合的机关。与木骨架相连的,是代表着8个方向的龙首,每一个龙首都细细打磨过。龙嘴里含着钢珠,底座上对应着8个张开大嘴的蟾蜍。 这样简陋、朴实的器物真能像张衡地动仪那样报震吗?赵大爷从西南方向敲了下桌面,果然西南方向的钢珠掉到蟾蜍的嘴里,但正南方向也有钢珠掉落。 赵大爷解释,这是因为正南方向的龙嘴机关有些松。他接着又敲了正东方向的桌面,正东方向的龙首吐了钢珠,这次其他7个方向的钢珠都没有掉落。 四年时间,终于破解奥秘 “8个方向中任意一个方向移动距离超过4毫米,相当于3级地震,地震仪就会报震,而一般大的地震前,都会有一些小的地震。”赵大爷说,国外学者却对张衡地动仪质疑声不断:造假、灵敏度低、无实用价值。几年前,他听到这些论调,很不服气,决定自己动手复原地动仪。 从2010年开始,赵大爷开始查阅和张衡地动仪有关的古文资料,琢磨怎么用身边的材料把它复制出来。一钻进去,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半夜醒了也得研究半天。 “为什么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秘密就在‘都柱’上,地动仪的核心技术就在这儿。”赵大爷指着《后汉书·张衡传》上的一段文字说。为了弄清“都柱”到底是什么,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在张衡的一篇文学作品中,发现了与之相近的“都卢”,这才得到启示,制作出分为两个部分的都柱。调试好后,一个方向有震动,就会“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直到去年,做出了第三个地动仪,赵大爷才算满意。今年10月,他向北戴河地震台递交了复原地动仪的材料,等待专家鉴定。 已痴迷复原古宝多年 其实,赵大爷一直痴迷于复原古宝。除了地动仪,还有宥坐、木牛流马、黄帝指南车、司南等。 “虚则敧,中则正,满则复”,赵大爷指着一个烧制的碗状容器,说这就是宥坐。放在桌面上,没有水时,就会偏倚;加水到一半时,变得端正;继续加水,就会倾覆。他告诉记者,古代帝王在座位的右侧放一个宥座,时刻警示自己说话、处事奉行中庸之道,座右铭一词也由此得来。 “他爱读古书,也爱照着古书鼓捣这些东西,家里的茶几也被他磕坏了,下房成了他的工作间。”老伴儿梁阿姨说。 赵大爷告诉记者,会继续完善地动仪,固定到阳台上,定时观测。此外,他还准备出一本书,名叫《古宝复原记》,记录下复原古宝的过程,目前手稿已完成。“退休后,有大把时间研究感兴趣的东西,复原了古宝,就留下点印记,以后应该会有用。”老人说。 (责任编辑:admin) |
家政秦皇岛
版权所有:秦皇岛开发区锁锁开开锁家政服务部
地址:秦皇岛市开发区
电话:0335-8678110
手机:13483378707
联系人:白先生
网址:wwww.8678110.com
秦皇岛新闻
秦皇岛76岁大爷废物利用复原古宝 大铝锅变身地
时间:2015-11-10 16:2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每一个零件都是废物利用,没花一分钱,纯手工制作,耗时4年时间,北戴河北岭三区76岁的赵桂馨按1:1.5的比例复原了张衡地动仪。 敲击桌面,对应龙首会吐珠 最近才敢拿出来,其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