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开锁 秦皇岛开发区开锁换锁芯公司电话8996110

今天是:

家政秦皇岛

版权所有:秦皇岛开发区锁锁开开锁家政服务部

地址:秦皇岛市开发区

电话:0335-8678110

手机:13483378707

联系人:白先生

网址:wwww.8678110.com

秦皇岛新闻

平凡工作中追求极致(图)

时间:2016-05-09 15:0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古已有之。我国悠久灿烂的 历史 ,滋养了一代代工匠。他们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 炼,打磨了一个又一个叫得响
 “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古已有之。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滋养了一代代工匠。他们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 炼,打磨了一个又一个叫得响的“中国制造”。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耐心专注、精益求精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依然是影响时代的力量。秦皇岛日报从今日起开设《秦皇岛工匠》专栏,寻找我市生产制造领域的能工巧匠,展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的不平凡成就,探寻他们身上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对工艺的苦心孤诣、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工匠精神”,敬请垂注。

    吴继刚在工作中。    1500℃炉火的映衬下,吴继刚眼神犀利,紧盯浇注工序的每个生产细节。

    今年42岁的吴继刚是中铁山桥集团铸钢车间工人技师、浇注班班长,他已经在浇注一线岗位拼搏、坚守了22年。

    铸钢车间主要生产制造高锰钢辙叉,曾生产我国第一颗高锰钢辙叉。目前,年可生产制造1.6万多颗高锰钢辙叉。

    浇注是决定高锰钢辙叉产品质量成败的重要工序。每天,吴继刚和工友们重复着看似简单的修包、烘包、出钢、浇注、吹包等工艺流程。

    日积月累,收获于严谨细微。“浇注工序看得见却摸不着,全凭经验。”吴继刚说。

    细心钻研,勤学苦练,让吴继刚练就了一手绝活儿。生产高锰钢辙叉需对钢水进行精炼,添加矿石、锰铁、英石等多种原材料,其中一项不合格就达不到工艺 标准,他一眼能看出原材料是否合格;钢水包内壁由耐火材料砌成,多次使用以后,很容易穿包,造成钢水泄漏,他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重砌;浇注铸件,钢水 够不够,探包杆一插,他就能知道包里有多少钢水;日常生产所用的十多种关键件,哪怕是一毫米的尺寸误差,他也能及时发现……

    吴继刚追求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在铸造行业,冷隔缺陷一直是个大问题。当冷隔发生时,高锰钢辙叉虽可获得完整的外形,但因存有未完全融合的接缝,力学性能严重受损,不仅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尽管大家开动脑筋,提出很多解决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

    2011年1月,吴继刚带头组建了QC小组,把“降低高锰钢冷隔缺陷”列为QC攻关项目,集思广益搞创新,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从浇注工艺流程入手, 狠抠细节,他们分别对修包、烘包、测温、浇注方式、浇注高度、浇注速度等9项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无数次试验,一点点积累数据,摸索出了一套有效降低冷隔缺 陷率的办法。

    “当年年底,我们小组硬是把冷隔废品由年初98颗降到了30颗,返修辙叉由120颗降到了20颗,绝对是个历史性突破。”说着,吴继刚不由得嘴角上扬。

    吴继刚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了浇注操作要领——稳、准、狠的“三字经”,保持了低冷隔缺陷率。

    生产记录数据显示: 2012年底,冷隔废品降到了11颗,返修辙叉降到了10颗以内。2013年、2014年两项指标均控制在了10颗以内,2015年,冷隔废品仅有两颗。

    几年来,QC小组为企业累计节约生产成本600多万元,并荣获铁道部QC优秀质量小组、秦皇岛市科技质量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继冷隔缺陷攻关成功后,吴继刚又带领18名工友改进浇注工序系统,优化工艺参数。

    他们对脱氧、测温、浇注、探包等环节中查找出的不足,进行改进,解决问题,淘汰部分不合理设计。其中,75-12#锰叉浇注系统改为陶浇口和发热冒 口,成功解决了铸件夹砂的历史性难题; 将60-12[Ⅲ]G锰叉的普通冒口改为发热冒口,基本杜绝了冒口处裂纹的产生……“主管工程师是从设计层面把控工艺参数,但我们是实践经验积累的数据, 相互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吴继刚说。

    吴继刚还提出了关于规范包杆加工长度、夏季对热电偶进行烘烤、规范连接大小包杆卡销等多项建议,减少了废品的产生几率,提高了辙叉质量。

    一系列努力后,公司的生产系统和产品顺利通过了欧盟认证和美国AAR质量体系认证。高锰钢辙叉因硬度高、耐磨好、使用寿命长,出口丹麦、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在国外畅销,这是地道的中国制造,作为生产者,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吴继刚说。

    浇注工序是成本消耗大户,必须精打细算,这样才能既抱“西瓜”,又捡 “芝麻”。吴继刚说,通过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挖潜提质降耗管理,每年节约原材料费用达30多万元,再利用废旧材料节约20多万元,“科学降低原材料消耗,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铁路向高速、重载等方向发展,高锰钢辙叉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最近几年,同类型企业发展迅速,我们的压力特别大,但压 力也是我们打造精品的动力。靠着创新和几代山桥人传承的技术和经验,我敢说,如果别人的辙叉产品能跑100公里,我们的就能跑1000公里,一定比他们的 强。”吴继刚话语坚定。在他心里,山桥生存发展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

    多年来,吴继刚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工作现场,计划当天的生产任务和要点,对所有生产工具全面细致地进行隐患排查。“如果有 一个误差,就会出事故,出了事故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后果不堪设想。”吴继刚认真地说,保安全,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前提,一点儿不能松懈。

    一年四季,吴继刚和工友们还要面对高温、粉尘、噪声的生产环境。夏天的日子最难熬:车间内的温度达到40℃以上,汗水浸湿衣衫,飞溅出来的钢水时常会迸溅到身上。被烫伤留疤,是常有的事儿。

    “我们这个工种虽说脏、险、累、苦,可没有本事的人干不了,没有责任心更干不了。既然咱选择了,就意味着甘愿接受摔打和锤炼,干就干得响当当。”吴继刚说。

    吴继刚在人生的坐标轴线上不断地升华与跨跃。他意识到,生产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工匠,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传技术、帮徒弟、带团队,让每个人都迅速成长,成为一流工匠。

    “每个人的未来都与企业的命运休戚相关,企业兴,我们荣,企业衰,我们可能连一口饭都吃不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全身心付出,精益求精,把控好每一个 产品的质量。我想,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山桥风雨兼程,已走过了122年,这是我们山桥人的骄傲。”吴继刚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