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平整的柏油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4月14日,制作简明扼要的扶贫政策宣传单,入户调查时边调查、边宣传,一举多得;去村小学与杨校长探讨文化下乡合作节目编排事宜,为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文化下乡做好前期准备;到基础设施建设基地了解施工进度,并看望路桥公司驻村施工人员。
——摘自市交通运输局驻青龙县碾子沟村工作组组长经德志的工作日志
“凤随天风下,暮息梧桐枝。很久以前,有一对金凤凰在飞经现在的青龙凤凰山乡一带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便栖息了下来、繁衍生息……”凤凰山由此得名。
青龙满族自治县凤凰山乡有着美丽的传说、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这一带的乡亲生活并不富裕,作为乡政府所在地的碾子沟村,现在还是一个贫困村。村里产业薄弱、村民致富手段单一,尤其基础设施落后,成为脱贫致富的巨大障碍。
市交通运输局驻碾子沟村工作组入村后,先从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帮助大家在村里修建高标准的柏油路。
“这条路以前是水泥的,用了五六年就‘爆皮’了,坑坑洼洼,特别不好走。”6月28日,在村里已经修通的柏油路上,记者遇到正准备上山干活的60岁的村民刘玉福。说起新旧道路的不同,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了开来:“附近十里八村的,你见过哪个村里能修起柏油路啊,这好事也就让咱村赶上了,人走在上面,心里都觉着舒坦,这都得感谢工作组啊。”
工作组组长经德志介绍,以前的道路年久失修,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天天盼着新修道路,愿望非常迫切。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工作组急群众之所急,和村“两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道路修建问题。
“咱有技术优势,要修就标准高一些,免得过上三五年村里还得维修改造。”
帮着村里高标准修建道路,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单位的支持。
经过前期的勘测、论证等环节后,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始实施:技术人员来了,施工工人来了,铺路机、压路机、运输车等各种施工机械来了,小小的碾子沟热闹了起来。
短短几天时间,一条绵延1500米、宽3.5米的道路,便平展展地出现在村民眼前。“道路路面相当于国家2级公路的标准,村民再不用为道路质量、为出行担心了。”经德志说。
除此之外,工作组还争取资金55万元,为村里修了一座桥——凤凰河桥。同时清理了河道,河边新栽植了500多棵金丝柳,美化了环境,数月前垃圾满河道、柴草乱堆放的窘相一去不复返。
“我们聘请省水利勘察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对碾子沟村河道进行整体设计,年内还将新建垃圾池18个、100多平方米,为打造柳丝成行、碧水清清的‘凤凰生态谷’,促进沟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经德志介绍。
架桥修路,工作组在帮助碾子沟人脱贫致富方面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头。下一步,如何培育致富产业,如何带领524户、1781位贫困百姓走向富路成为又一个课题。
碾子沟村是个苹果种植大村,现有苹果地1600余亩,林果业是碾子沟发展的主导产业。可是村里果树是靠天吃饭,再加上疏于管理,每年苹果收入并不多,去年还出现了滞销的现象。经德志说,他们走访的第一个贫困户,一家三口,老两口70多岁,还有个45岁智力不全的儿子,全家就靠几十棵果树和一个人的低保过日子。工作组刚驻村时,这家去年产的200箱苹果1斤也没卖掉,老人边说边抹泪,这让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帮着村民卖苹果就成了摆在工作组眼前的一个难题。
经德志说,他们第一时间通过各村民小组摸清了每个贫困户窖存苹果的数量、质量,并按市场行情和群众意愿确定价格,及时通过微信朋友圈、青龙便民信息网和电商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推销活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帮助下,共卖出苹果13639箱、近28万公斤。
苹果卖出去了,解了燃眉之急,以后怎么办?治标还需治本,扶贫还得扶智。工作组邀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张立彬教授为果农传授林果业培植技术,成立专门的种植合作社,逐步推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模式,对碾子沟林果业进行细管理、精包装、深加工、创品牌,借力网络媒体,构建电商平台,推动碾子沟村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
除了牢牢把握住了种植业产业定位,进一步扩大苹果、山楂、板栗等果品种植规模外,工作组在养殖业上,还实施“双千”工程,争取到2018年养猪超千头、养驴超千头,实现规模化发展。
此外,针对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劳动技能的情况,工作组还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30余人,到市内、县内先进村学习脱贫致富、村容村貌治理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并制定贫困村民培训计划,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长效机制,组织市局20名团员与20名贫困户小学生进行“手拉手、一对一”帮扶,提升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为碾子沟村实现精准脱贫备足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