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开锁 秦皇岛开发区开锁换锁芯公司电话8996110

今天是:

家政秦皇岛

版权所有:秦皇岛开发区锁锁开开锁家政服务部

地址:秦皇岛市开发区

电话:0335-8678110

手机:13483378707

联系人:白先生

网址:wwww.8678110.com

秦皇岛新闻

秦皇岛市力推“河长制”治水 不信清流唤不回

时间:2016-09-12 16:3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今年年初的市委全会将生态立市作为 秦皇岛 四大发展战略之首。而河长制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各级河长的带领下,水清、岸绿

今年年初的市委全会将“生态立市”作为秦皇岛四大发展战略之首。而河长制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各级河长的带领下,水清、岸绿、河畅的生态水系正在稳步建立。秦皇岛市“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引起媒体关注,《经济日报》于9月9日以《不信清流唤不回》为题予以重点报道。

河流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清澈记忆,但如今,很多梦里水乡变成了脏河臭河,成为城市“毒瘤”。

对于河道纵横又毗邻大海的河北秦皇岛来说,治理河道也是个老大难问题。

如今“河长制”成了治水新“利器”,借助责任到人的严管机制,让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得到重建——

最近,河北省秦皇岛市居民张先生重拾闲置已久的鱼竿,坐在戴河边的树阴里钓起鱼来:“我打小就在戴河边长大,这河水经过各级政府的整治,如今又变回了清凌凌的,岸边还种上了许多花草树木,河里又出现了游鱼,游客们都夸这里非常漂亮。”戴河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秦皇岛改变河流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秦皇岛市17条入海河流经过生态整治,入海水质已经全部达标。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秦皇岛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得益于一项名为“河长制”的责任机制的落实,全面督导截污染、畅河道、联水系、造水面、添景观等综合措施的实施,使得“不信清流唤不回”的决心变成了现实。

痛定思痛建机制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河流是纵横交错的血脉,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清澈记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曾经的梦里水乡,如今却成为破坏生态的毒瘤,甚至让人避之不及。

秦皇岛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于滦河及冀东沿海两大水系,有17条独流入海河流。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影响着流域生态环境和近岸海水水质,更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

尽管人们早有这样的认识,也采取了不少整治动作,但效果实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领导责任追究机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2015年开始,秦皇岛市专门出台了《秦皇岛市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将全市17条河流进行分片分段管理,每个片区、每个管段均明确了责任管理主体,在全市产生了市级河长34名,县级河长113名,乡村级河长1463名。

河长产生之后,他们按照“菜单式分解、契约化管理、审计式验收、公开化奖惩”的要求,明确各级河长以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并纳入考核;建立“日巡查、周报告、月调度、季点评”“河道巡查”“河道警长”“河道保洁”等制度;设立河长制公示牌;在媒体公布河长名单和治河进度。不管哪个管段出了问题,河长就是责任主体。在责任制实施一年的时间中,全市就有7名干部因治污不力、工作不到位受到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有了责任机制,还需行动计划。为全面了解河道污染来源,科学制定各项治河措施,秦皇岛市明确要求所有市级河长用脚丈量分包河流,“从河口到源头、不落一米、不漏一个污染点”。戴河入海口有私建码头、洋河上游迷雾村有污粪直排入河……通过徒步踏看,发现涉河涉水问题1297个。这些问题全部登记造册,标注上图,限期整改。污染源底数的摸清,为治理工作的精准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停并转截污流

治河先治岸,治标更治本。对于河流来说,最大的污染源来自岸上,来自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在对河道内污染集中进行清理的同时,秦皇岛市把目光瞄向岸上,关停整改污染企业,解决农村垃圾清运问题,彻底切断污染河流的源头。

造纸、淀粉、粉丝、养殖……流域内星罗棋布的大小企业,是污染秦皇岛各条河流的“罪魁祸首”。

为解决涉水重污染企业污水排放问题,秦皇岛市政府制定印发了《秦皇岛市涉水重污染企业退出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断水断电、拆除设备、清除原材料”的标准,该关停的关停,该整改的整改,以确保全市重点河流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市已取缔拆除涉水重污染企业30余家。

山海关多年的铁路污水并网问题是困扰该区河流污染的一个老问题,交涉多年均没有结果,今年3月,山海关片区的河长亲自带队,远赴沈阳,就污水管网工程穿越铁路事宜与沈阳铁路局进行协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与沈阳铁路局达成一致,将其在山海关所辖单位及生活小区排污口并入城市污水管网。

在甘薯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卢龙县,甘薯集中加工村庄的河道下游,建设起一个个污水收集池,并做好防渗处理,污水经沉淀达标后,可用于农田灌溉。

在秦皇岛鹏远淀粉有限公司厂区内,生产淀粉产生的污水,集中进入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这些水还要输送至附近的贾河污水处理厂,经过再处理才能排入贾河。公司总经理敬继伟告诉记者,之前贾河的水已经被污染得发黑、恶臭。现在通过政府的综合治理,水清了,臭味没了,久违的鱼儿出现了,“看到这些变化,就觉得政府和企业的付出,都值了”。

在各条河流沿岸,类似的治理一直在进行,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秦皇岛因地制宜,想了不少办法。

改变陋习美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依水而居,河道便成了很多村庄的垃圾场。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对河流生态影响巨大的因素之一。

抚宁区深河乡西桐叶村村西,有一条戴河的东支流。作为这条小河的村级河长,西桐叶村村支书蔡新华经常到河边巡查。“这里挨着村子,垃圾一多,水都给弄黑、弄臭了。一下大雨,垃圾顺着河道冲到下游入了戴河,影响更大。”蔡新华说,乡里组织了几次集中清理,让这条小河彻底变了样。现在,桥头、道口这些容易扔垃圾的地方,都修上了栏杆,做了围挡,防止有人顺手再倒垃圾。村里也安排了专人每天巡查,捡拾垃圾。

河道里不能扔垃圾了,那村民家的垃圾扔到哪儿?在西桐叶村里,路边可以看到一个个垃圾桶。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垃圾清运交给了专业的保洁公司,不用再发愁垃圾处理问题。赵德忠就是保洁公司的清运员。“两天我就来一次,把垃圾清运到垃圾处理厂,保证村里干干净净。”他说。

“经过这段时间的河道治理和宣传教育,现在村民们意识提高了一大截,都能够主动改变陋习,不再乱扔垃圾。”最让蔡新华高兴的,是村民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这样的变化,源于秦皇岛全面建立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坚持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秦皇岛建立了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为每个镇修建了垃圾收集站,购置了垃圾运输车,为每个村分发了垃圾投放桶和收集车。全市基本建立了户有垃圾收集箱,村有垃圾回收点,乡镇有垃圾中转站,县有垃圾处理场的基础设施网络。

综合配套上水平

戴河是秦皇岛的母亲河之一,在水系的全流域生态治理中,秦皇岛一手抓河道治理,一手抓生态改善。

一方面,秦皇岛狠抓河道环境整治,全部拆除河道违章建筑,取缔各种非法利用河道行为。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共拆除临河违建7.2万平方米,拆除整改临河养殖场1948家,取缔非法采砂点31处,清理各类沿河垃圾56万立方米。

另一方面,秦皇岛把造林绿化改善岸线环境作为重要措施,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28.26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5%。2016年,又将国家下达植树造林7.4万亩任务提升到30万亩。同时还开展了对青龙湖、七里海、石河、汤河、洋河、戴河等湿地生态体系建设,构建起了完整的山水林田河湖海一体的生态体系。

通过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治理,秦皇岛17条入海河流水质稳定向好。今年1至7月,全市河流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60%,同比提高5.4%。其中,戴河和饮马河水质改善明显,青龙河、新开河、汤河等河流水质稳定。近岸海水水质也随之越变越好。

(责任编辑:admin)